甘肃通渭:金银花香 采售繁忙
6月14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李家店乡的工作人员在展示采摘的金银花。 6月14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一家金银花企业,务工人员将烘干的金银花倒在传输设备上准备装袋。 这是6月14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李家店乡拍摄的金银花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 近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的金银花香气四溢,农户和务工人员赶着花期忙着采摘,加工车间全力运转进行收购、烘干工作。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全县金银
作者:马希平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16贵州务川:武陵山区里的“出口经济”
6月15日,工作人员在贵州务川一家企业内缝制足球。 6月15日,工作人员在贵州务川一家企业内加工服装。 6月15日,工作人员在贵州务川一家企业内整理制作足球所需要的配件。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当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多家企业生产的球类、服装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者:欧东衢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16四川合江:花椒小产业 助农挣大钱
近年来,四川省合江县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等合作方式,有效流转农民的土地资源,先后在鹿镇、白沙镇等地集中打造了一批花椒现代农业园,全县现有6万余亩的花椒产业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
作者:李贵平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2-06-16湖南道县:田间管护忙
6月14日,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营江街道岗下村,农民在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夏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当地农民抢抓农时管护农作物,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作者:蒋克青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2-06-15麦香四溢!好一幅麦收全景图
风吹麦浪起,扑面穗生香。金色的麦田里,收割机带着隆隆的轰鸣声,在麦浪中来回忙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一颗颗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被送上运粮车,颗粒归仓。
编辑:新华社微博日期:2022-06-15浙江湖州:蚕蛾育种忙
6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蚕种基地,蚕农削茧验蛹。 6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蚕种基地,蚕农配对成年的蛾子。 6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蚕种基地,蚕农削茧验蛹。 眼下,在浙江省湖州市,蚕蛾育种工作正紧张进行,为秋季及明年春季的蚕种供应做准备。 浙江省湖州市是我国重要的蚕桑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拥有优势品种和繁育技术,种桑养
作者:伊凡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14山东已收小麦4000余万亩 麦收进度已近七成
6月12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东家庄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收割临麦9号小麦(无人机照片)。 6月11日,山东省高密市醴泉街道蔡家站村村民正在收获小麦。 6月13日,在山东省荣成市上庄镇大李家村晾晒场,村民们在晾晒小麦。 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截至6月13日下午5时,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应收小麦面积6003万亩,已收4022.3万亩,占应收面积的67%。
作者:李信君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14吉林公主岭:打造“黄金玉米带”上的现代农业样本
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公主岭市是黑土地上有名的全国产粮大县,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造就了这里绝佳的玉米生长环境。近年来,公主岭市专注黑土地保护,强化育种科研投入,延伸玉米产业链条,打造黄金玉米带上的现代农业样本。 这是6月10日无人机拍摄的吉林省公主岭市城区。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保护黑土地:让粮食产量更稳 近期,春耕结束不久的吉林迎来降雨。公主岭市的田野里,玉米苗破土而出。出苗很齐,玉
作者:薛钦峰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14广西大化:山村屋顶“赋能”产业振兴
这是广西大化县北景镇板兰村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广西大化县北景镇板兰小学屋顶光伏板刚建成时的场景(3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广西大化县北景镇板兰村,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5月9日摄,手机照片)。 今年以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板兰村大力发展的屋顶光伏项目投产发电,4884平方米的光伏面积年平均发电量约70万度,预计年均为村集体带来25万元左
作者:张爱林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13河北赵县:袖珍香梨香溢四方
6月12日,河北省赵县三化梨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果园采摘袖珍香梨。 6月12日,河北省赵县三化梨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果园采摘袖珍香梨。 6月12日,河北省赵县三化梨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果园采摘袖珍香梨。 近年来,素有中国雪花梨之乡美誉的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引导果农发展袖珍香梨等新品种梨果种植,推行标准化管理。据介绍,目前该县梨树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各种梨果60万吨。
作者:杨世尧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13河南光山:西瓜喜获丰收 农民更有奔头
眼下正值西瓜采摘时节,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青春合作社西瓜种植基地的西瓜喜获丰收。该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今春引进种植连片西瓜,通过土地流转、返聘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瓜农多元化增收。
作者:辛静、宋芳鑫编辑:人民网-河南频道日期:2022-06-13广西柳州:豆角种出好日子
头顶蓝天,脚踩黄土,手忙采摘,一幅农忙图映入眼帘。6月8日,在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柳州螺蛳粉原材料(豆角)种植示范基地,百亩豆角迎来丰收季,菜农们正在地头忙活着。 豆角地里,不时有捧着刚采摘的新鲜豆角的菜农走出来。捆扎、放筐、搬运,所有动作一气呵成,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青嫩的豆苗到结出丰硕的豆角,菜农的钱袋子鼓了、幸福感强了。 现摘、现卖、收入现结,种豆角种出了好日子。在自家豆角地摘豆
作者:黄蕊 韦苏玲 吴明晶编辑:人民网-广西频道日期:2022-06-10浙江仙居:杨梅红时梅农乐
9日上午,第25届仙居杨梅节开幕,浙江仙居杨梅正式进入采摘季。 仙居被誉为中国杨梅之乡。目前,该县杨梅种植面积达14.2万亩,投产面积13.5万亩。2021年,仙居县杨梅鲜果产量10.7万吨,鲜果产值10.1亿元,直接促进梅农户均增收3.2万元,杨梅已成为当地一项富民惠民的产业。
作者:郭扬 章勇涛编辑:人民网-浙江频道日期:2022-06-10浙江湖州:石斛开出“致富花”
6月8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山民村村民在晾晒石斛花(无人机照片)。 6月8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山民村村民在整理待烘烤的石斛花。 仲夏时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山民村的铁皮石斛花陆续进入盛花期,当地农民忙着采收鲜花,供应市场。近年来,山民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采取党支部+强村公司+农户模式,目前全村种植铁皮石斛1000多亩,石斛花年收入超过600万元。
作者:谢尚国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9秦岭乡村:“头雁”领飞振兴忙
要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为现实,最缺的就是时间!今年50岁的冯德全说。一年前,冯德全放下大城市优渥的工作,主动请缨到秦岭中的小韩峪村帮扶群众致富。短短一年时间,这个小山村已经建起了香油厂、粉条厂等多家企业。像老冯一样,许多秦岭山村中的头雁们,都忙得脚打后脑勺。在他们时间去哪了?的感叹中,秦岭山村正在发生变化。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小韩峪村地处秦岭腹地,全村521户1815人。小韩峪村是陕西行政学院的包扶
作者:姜辰蓉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9河南光山:油茶富民路越走越宽
打了几十年零工的河南省光山县农民黄友德现在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在该县的司马光油茶园当了田间管理小组长,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而他在自家房前屋后种的10亩油茶树,去年也收获了1000多斤油茶籽。 黄友德在司马光油茶园里除草。新华社记者刘金辉摄 绵延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的大别山回响着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壮歌、映照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历史雄姿。光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地。光
作者:刘金辉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9河南禹州:沃野麦浪黄 穗满正收仓
日前,河南省禹州市全面进入小麦收割季。范坡镇和小吕镇是禹州的粮仓,一台台小麦收割机在金色的麦田中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作者:耿亚伟 王玉兴、程明辉编辑:人民网-河南频道日期:2022-06-09“滨北粮仓”颗粒归仓忙
6月7日,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农民驾驶农机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 6月7日,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农民驾驶农机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 6月7日,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农民驾驶农机收获小麦。 眼下正是冬小麦收获的季节,滨北粮仓山东省惠民县抢抓有利天气,积极开展三夏生产作业,颗粒归仓。
作者:郭绪雷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8我们的田野——三夏农忙好风景
6月7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整理秧苗(无人机照片)。 6月7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马鞍村水田里插秧。 6月7日,在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宋庄村,农民趁着晴好天气收获小麦。 三夏时节,各地进入夏季农忙期,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事劳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作者:万再祥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8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未来乡村”
6月7日,在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龙上村,梯田与青山、农房相映成景(无人机照片)。 6月7日在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内拍摄的森林小木屋(无人机照片)。 6月7日,游客在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内的攀岩馆体验攀岩。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通过美丽城镇、村落景区、幸福村社等建设,不断提升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依托当地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发展高山农业种植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