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同根同源。2025年6月27-29日福州工商学院青耘振兴实践队走进宁德市古田县,协助古田团县委开展第十七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周活动,队员们充分发挥青春力量,积极协助接待台湾同胞参访团,引导台湾民众寻访文化根脉,共促文化交流融合。
图为实践队员担任志愿者布置现场
以“青春传文脉,同心向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活动周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对话活动顺利开展。活动现场,林国平教授、甘满堂教授等八位嘉宾出席启动仪式,并进行“闽台青年交流营”授旗仪式,此次活动为两岸青年搭建了对话互动的平台。在此活动期间,实践队与台湾青年协同走访的多个地点,均围绕“文化寻根”与“融合发展”的核心,形成从精神共鸣到现实联结的递进脉络。
图为实践队员协助特色供品体验活动
临水宫作为承载闽台共同信仰的重要载体,是两岸青年开展首站交流的核心场域。实践队深度参与并协助组织临水宫参访环节中的特色供品体验活动。活动中,队员们协助组织台湾同胞品鉴古田临水宫传统特色供品,并与台湾同胞围绕陈靖姑信俗的起源、核心精神及其保护、传承与当代价值展开了深入交流。在携手溯源祖地文化、体验传统饮食的过程中,两岸青年就陈靖姑信俗作为两岸共同文化根脉的活态传承产生了强烈共鸣,深切感受到这一信俗所承载的扶危济困、慈爱奉献等精神内核是两岸同胞一致珍视的价值追求。此次由实践队主动发起并有效推动的深度交流,不仅增进了相互理解,更凝聚起两岸青年携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注入了青春活力。
图为体验蓝田书院讲堂
共同信仰筑牢了精神纽带,两岸青年主动提议追溯家族渊源,实践队与台湾青年一同前往杉洋镇。在林氏家庙,实践队员与台湾林氏宗亲青年聆听家族历史讲解,追溯两岸林氏同宗同源的深厚情谊。移步蓝田书院,两岸青年围坐一堂,跟随讲解了解朱子讲学典故,并就墙上展示的书法艺术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展开交流。两岸青年主动分享各自家乡传说,一位台湾青年生动讲述了台湾民间广为流传的妈祖救难护民典故,传递着慈悲济世的精神;一位大陆青年也分享了福建本地的陈靖姑祈雨治水的传说。尽管故事人物与情节各异,但其中蕴含的孝道精神、守护乡土的情怀与无私奉献的核心价值高度一致,现场互动频频,共鸣不断。随后在蓝田乡约堂,众人联袂研读墙上展示的古老乡约条文,结合两地延续至今的相似乡俗,热烈探讨其中蕴含的共通的基层治理智慧。
图为闽台青年文化交流互动
带着这份文化共鸣与血脉情谊,台湾青年决定将情感联结延伸到现实合作,实践队与台湾青年一同走进十方田运营中心。队员们围绕古田特色银耳、水蜜桃、红曲酒等农产品,向台湾青年展示古田独特魅力。两岸青年以“酒”为媒,深入探讨了两地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挑战。交流取得初步成果:部分台湾青年对古田银耳深加工产品及红曲酒表现出浓厚兴趣,双方就未来在台湾市场推广这些产品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随后一同走进的前洋村古村落,在此见证闽东文化活态传承,并探讨古村落保护与文化延续的路径,为古村落文化传承与融合提供合作思路。
图为两岸同胞共饮红曲酒
本次对台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圆满落幕,三下乡实践价值多元彰显:从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对话活动的平台搭建,到临水宫携手探访中的信仰共鸣与精神联结,再到林氏家庙的家族渊源追溯,直至蓝田书院与乡约堂的文脉与治理智慧传承,层层递进地深化了两岸青年“同根同源”的认知;从十方田运营中心的产业探讨到前洋村的古村保护探讨,则让文化共鸣延伸至现实合作。这些实践既有力助推了乡村发展,队员们在十方田运营中心推广古田特色农产品时,将文化内涵融入产业展示,为农产品拓宽了推广路径,为乡村特色经济注入新活力;更让青年在守护文脉中实现成长,在前洋村与台湾青年共探古村落保护时,通过跨视角碰撞深化了对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认知,增强了以创新方式传承文脉的担当,进而凝聚起两岸融合的强大动能。未来实践队将总结此次经验,持续推动闽台双方的深入沟通与合作,通过特色产品交互流动筑牢友谊,在共同的文化守护中进一步强化血脉联结,让青年实践成为两岸融合的纽带。
图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对话活动团队合影图
作者:福州工商学院青耘振兴实践队欧阳芳芳、宋冰妍
图片来源:福州工商学院青耘振兴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