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干一回工作,几年里呀,每天‘一门心思’总想着让社区有起色、群众有获得感,到退休时才觉得没白干。”在赴北京一线社区交流时,敖汉旗新州街道新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富反复回味着上地街道八一社区党委书记王飞的这句话。这句话,道尽了基层社区工作者最朴素的初心。2025年8月中旬,杨富与多位敖汉旗社区书记走进北京基层社区;一周后,海淀区民政局牵头,海淀区考察团也踏上了敖汉旗的土地。
这场名为“京蒙协作—‘海·敖’跨区域社区协作行动”的交流,以“结对子”的形式搭建起跨区域书记协作平台——敖汉旗6个社区与海淀区6个社区一一结对,通过双向奔赴的经验共享,探索基层治理的“破题密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落实北京市东西部协作部署,海淀区民政局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与敖汉旗深化对口帮扶。此次协作聚焦敖汉旗基层共治能力提升,通过链接资源、经验互通、深入基层等方式,将海淀区“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社区书记工作室”等成熟模式与敖汉旗实际需求精准对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治理动能。
(海淀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永忠,海淀区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陈晨在海淀区阳台山老年公寓接待敖汉旗考察团一行)
一线经验:在一居一品中寻找秘诀
8月的北京,骄阳似火,却挡不住敖汉旗考察团的学习热情。11人的调研队伍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接受党性洗礼后,一头扎进海淀区社区治理的“实践课堂”。
在中关村村史馆,他们沿着“电子一条街”到“中国硅谷”的发展脉络,学习AI技术赋能社区治理的前沿经验;在海淀区阳台山老年公寓,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实时数据、失能老人的个性化护理方案,让“老有所养”的温度触手可及;苏家坨镇安河家园西区社区的“党建+网格”模式、上庄镇馨瑞嘉园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治经验、东升镇龙岗社区的多元服务探索……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都认真记录、提问交流。
“阵地不大,但服务‘精’字当头。”杨富总结道,“像‘大家商量办’品牌,把‘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贯穿服务全程;中关村希格玛社区的物业联盟,用组织化手段把物业服务做成了‘民心工程’。”而在上地街道八一社区,“优秀书记工作室”的成效更让他感触颇深——“小区里老人、年轻人见了书记都主动打招呼,这说明书记带头沉下去、访民情、解难题,才能真正成为居民的‘贴心人’。”
除了实地走访,考察团还在海淀区民政局的支持下,走进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天下秀数字科技集团,围绕公益慈善资源整合展开探讨,为社区服务拓展新思路。
生动注脚:在交流对话中提升效能
“通过此次交流,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社区都具有切实的意义,让我和社区的同事们都有成长和收获。”海淀区东升镇龙岗社区党委书记贾玉秋对敖汉旗调研考察之行印象深刻,“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敖汉旗将服务对象转化为共建共治的工作力量这一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样本。
海淀区调研考察团先后实地考察敖汉小米博物馆、小米集团、新州博物馆,了解敖汉旗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的产业、文化根基。调研人员实地走访了新州街道新北街社区与惠州街道箭桥社区、秀水社区、银河社区、新民社区,在敖汉旗政府与中共敖汉旗委社会工作部、敖汉旗民政局、惠州街道办事处、新州街道办事处交流座谈,分享经验。
贾玉秋表示,这次的交流活动,促进了“海敖”两地社区的深度交流,学习敖汉“网格治理”的攻坚精神,逐户走访、用真诚服务赢得支持;积极调动各方资源,组建志愿联盟等多元队伍,让不同领域的“能工巧匠”各展所长,共同奏响社区治理的和谐乐章。另外,“敖汉”的社区基金也开拓了基层治理的思路,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力量在服务群众、助力基层治理中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中共敖汉旗委社会工作部组织“海·敖”书记团一行12人举行座谈交流)
杨富也认为这样的交流沟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服务群众方式方法创新;二是有助于党建品牌特色创新;三是有助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区,在交流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最终推动双方在各自领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实现”1+1>2“的效果”,贾玉秋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我将与结对的箭桥社区进一步学习沟通,将箭桥对困弱群体的帮扶经验融入到社区治理中,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我将在对标“敖汉经验”标杆中找准发力坐标,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自我鞭策,用热忱与智慧深耕社区服务。”
从解决具体民生问题到形成治理方法论,“海·敖”协作正以“小社区”撬动“大治理”,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写下基层实践的生动注脚。